財政考量?中國政務新媒體出現關停潮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曾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中國政務新媒體,最近又出現關停潮。中國媒體報道,多地政務新媒體帳號停更註銷,部分發佈渠道轉向政府網站,或與其他帳號合併。

上次出現政務號關停潮,是在2019年。中國國務院辦公廳2018年12月發佈《關於推進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後,浙江、江蘇等地便著手清理整頓了一批政務新媒體帳號。中國政務新媒體發展過程如何?這次關停潮背後又有哪些原因?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一大波政務帳號停更

過去的一個多月里,中國多地政務新媒體帳號陸續關停。據澎湃新聞4月29日報道,4月份,在微信公眾號平台上,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四川青川縣樂安鎮人民政府、濟南市槐蔭區振興街街道辦事處、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文化和旅遊體育局等都發佈消息,稱帳號將停止更新。

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退役軍人事務局4月28日發佈公告稱,帳號將關停。(微信截圖)

其中,昆明市五華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長沙市雨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都將帳號原有功能遷移到政府門戶網站,而西安市未央區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則將工作動態遷移到區委宣傳部帳號上發佈。

新浪微博方面,陝西渭南市臨渭區司法局、江蘇南京市江寧區城市管理局的帳號也停止服務,並開展註銷程序。其中,江寧區城管局的微博內容將與微信公眾號合併。

對於這波關停潮,有中國網民擔心,以後查詢信息和辦事會不會變麻煩,也有網民吐槽,關注的帳號長期不更新,一更新就是宣布要註銷了。

政務新媒體曾如雨後春筍

根據中國官方定義,政務新媒體(government affairs new media),是指代表政府機構,因公共事務在微信、微博等第三方平台上開設的帳號或應用,以及自行開發建設的移動客戶端等。它是收集意見、發佈信息、服務大眾的官方網絡互動平台。

據人民網報道,2009年11月2日,中國首個政務微博「@桃源網」開通。19天後,雲南省委宣傳部開通「@微博雲南」帳號,就昆明市螺螄灣批發市場群體性事件作出回應,首開政務微博新聞發佈先河。

中國國務院辦公廳2013年10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此後,政務新媒體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形成了數以十萬計的龐大規模。

今年3月26日發佈的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經過新浪平台認證的政務機構微博達到14萬6638個。

深圳衛健委利用通俗化、趣味化的語言,面向中青年群體傳播健康知識。圖為深圳衛健委2021年發布有關防蚊注意事項的文章。(微信截圖)

在這些政務新媒體中,最出圈的要屬「深圳衛健委」和「江寧公安在線」,前者以「深小衛」的擬人形象,利用通俗化、趣味化的語言,面向中青年群體傳播健康知識;後者用接地氣語言和創意形式向民眾普法,包括反詐、識別謠言等,運營者的網名「江寧婆婆」廣為人知。

很多政務號運營不佳

雖然有個別明星帳號,但很多政務新媒體都運營不佳。一種是「僵屍號」。《新華每日電訊》2021年4月的一篇報道指出,一些政務號長期「自言自語」,只管機械地複製粘貼通知內容,沒有互動服務。還有的帳號長期不更新,只剩下個空殼子,粉絲量和閱讀量都慘不忍睹。

另一種是過度娛樂化,甚至公號私用。2020年,中國演員肖戰的粉絲和部分網民展開論戰,多家政務號轉發肖戰全球後援會的信息,造成不良影響。另外,有的政務號里充斥著推銷商品、玄學算命的內容,與其定位不符,例如,認證為「中共鎮原縣委宣傳部官方微博」的藍V政務微博,2016年多次發佈「測算、合婚、開財運」等宣傳圖,引起爭議。

還有的政務號疏於管理,被人盜用。據《新京報》報道,微博帳號「江夏五里界城管中隊」2017到2019年期間發佈大量代孕、招嫖信息,當地政府2021年才回應稱,帳號被不法分子盜用。

微博帳號「江夏五里界城管中隊」2017到2019年期間發佈大量代孕、招嫖信息。(微博截圖)

《人民日報》2019年6月的一篇評論指出,部分政務新媒體信息發佈不嚴謹、建設運維不規範、監督管理不到位,陷入「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既違背了初衷,也加重基層負擔。

中國國家網信辦去年12月印發《關於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註冊運營政務公眾帳號,要嚴格控制數量,加強信息更新。對於功能相近、重復的政務應用程序,要進行整合遷移。

政務號運營有難度 需財政支撐

政務新媒體的運營並非易事。首先,既然是新媒體,就必須創新、接地氣,有互聯網思維;另一方面,作為政務號,又必須講政治,符合政府部門的形象和定位。要在兩者間取得平衡,必須用心經營,還得有高超的技巧。

另外,隨著新媒體形式越來越多樣,需要更多的拍攝、錄音、剪片、插畫、文案能力,沒有足夠財力和人力,很難做好。

然而現實中,很多地方政府部門近年來面對的是財政困難狀況。中國財政部4月22日公佈,一季度財政收入和稅收收入均同比下降,3月土地轉讓收入也由平轉降,顯示房地產業的持續滑坡繼續損害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

中國財政部長藍佛安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稱,過緊日子不是一時之需,而是長久之計,要做到「大錢大方、小錢小氣」,集中財力辦大事。

行政長官李家超 (左)3月4日在北京與國家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右)會面。(政府新聞處)

陝西省延安市、江蘇省徐州市等地去年以來相繼出台文件,嚴控機關事業單位編外人員規模,編外人員總量「只減不增」。而很多地方的政務號,正是由編外人員運營。

可以想見,大批重復開設、疏於管理、無力運營的政務新媒體關停註銷,或許會成為常態。

回歸本質和初心

十多年來,隨著新媒體產業發展,中國的政務新媒體也不斷擴大規模,其中誕生了有影響力的明星帳號,但也出現一哄而上、良莠不齊的亂象。如今,在財政收緊、整治加強的背景下,運營不佳的帳號關停,是無奈之舉,卻也勢在必行。

說千道萬,不管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政務平台還是要回到為民服務這一本質和初心,否則,規模再大、搞得再熱鬧,也終究是花拳繡腿,不如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