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中國在以伊衝突中的角色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季霆剛

2023年7月,伊朗加入歐亞國家上海合作組織,某程度上緩解了被西方孤立的局面。 受到德黑蘭近期對以色列的回擊,這將對日後伊朗上海合作組織成員資格中獲益方面面臨更多障礙。近年來,美國和歐盟對伊朗銀行體系實施制裁,伊朗一直尋求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這些制裁阻礙了伊朗進行國際貿易的能力,其中大部分貿易以美元計價。而在伊朗回擊以色列後受到更多制裁,短期內中國與伊朗的能源貿易將受到影響。

美國一直有意影響上合組織的團結,或以其影響力蓋過上合組織。雖然上合組織不像北約或歐盟,成員國享有共同防禦或經濟整合等某些特權,但上合組織本身尊重各成員國的獨立外交政策以及不針對特定國家,所以其組織在地緣政局緊張下,上合其實能為地區提供一定的安全和穩定性。美國對上合組織的抗衡、分化以及宣傳,以中東中亞地區的干預,其實是志在影響地區的平衡穩定,特別中增加地區在人道、經濟或軍事上的風險。

中伊貿易關係長遠,中國過去十年一直是伊朗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之一。 據外界推測,伊朗間接供應的中國石油進口量約佔中國石油進口量的十分之一。自美國2018年重新制裁伊朗以來,中國仍在伊朗開展石油天然氣、鐵路、鋼鐵和採礦等領域工程等業務。伊朗和以色列分別是旗幟鮮明反美和親美的國家,但對於中國而言較小經濟貿易影響力,所以中國在以伊衝突中取態是基於政治外交因素。中國在2020年成為以色列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美國。 中國公司亦對投資以色列的交通基礎設施感興趣,包括海法港的碼頭。

中國一直都不會採用經濟力量來制裁中東地區的任何一方。 如果在中東地區實施制裁,將會很大可能影響到中東對外的石油供應。美國經常對外稱中國可以運用經濟實力來影響伊朗,完全是為了中斷中伊之間的正常貿易,中國一方絕不會跌進美國主導的外交陷阱當中。2021年中國與伊朗簽訂了25年長期合作協議,中國承諾將大量投資伊朗的油氣資源,而這份協議並未受到美國制裁伊朗的影響,中國未來將持續權衡各方利益,繼續執行這份合作協議。

中國在近期的以伊衝突上選擇保持中立,以維護與伊朗和以色列的關係,一是為免破壞去年的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的外交復常協議,二則是盡力避免加劇與美國的不和,再度導致中東局勢一發不可收拾。雖然中東局勢已經因以哈、以伊衝突升溫,但中國一直保持中立,以緩和、調解者身份在中東地區擔任重要角色,特別是伊朗加入上合組織後,中國更可擔當更大中間人角色使該地區不會由代理人戰爭升級至大國直接對抗。

作者季霆剛是深圳大學港澳及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